首页

女王调奴可看网站

时间:2025-05-30 05:36:26 作者:推进“人工智能+” 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农工党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浏览量:33980

  党外人士大调研丨推进“人工智能+” 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农工党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推进“人工智能+” 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农工党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新华社记者 刘祯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如何让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期,受中共中央委托,农工党中央围绕“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一主题,在上海、江苏等地开展了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此次考察调研由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带队。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市多年来致力于建设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已有66家大模型通过备案,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4500亿元,居全国前列,形成了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完备产业链。

  走进位于黄浦江畔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大屏上跃动的数据实时呈现着集团制造板块各个车间生产线的动态。企业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目前已在内业车间、组立车间、管加工车间、船舶总组及智能物流等方面投产了71条智能化生产线,已建成5座省级及国家级智能车间,单场景作业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

  “模型能如何解决制造中的问题?”“智能码头的功能发挥得怎么样?”“国际上同类型的企业有哪些?”……在研究机构、产业园区、制造企业,调研组看得仔细、问得具体,有关负责人也答得实在。

  在迪必尔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调研组一边认真观摩一个个智能生物反应器,一边询问情况。据介绍,公司专注于研发高通量生物反应器及自动化解决方案,并整合了智能数据管理云平台,实现了从“高通量筛选”到“高通量工艺开发”的重要转变,助力迭代生物制造水平。

  “生物制造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调研组建议,企业要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准确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要加强前瞻性布局,将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紧密结合。

  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大省,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近年来,江苏持续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从苏州市区一路驱车往东,时尚、现代的苏州工业园区和传统、古韵的苏州古城交相辉映,形成了城市的一体两面。以高水平开放创新著称,苏州工业园区汇聚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一批以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在这里成长。

  “你好,小驰,导航去苏州中心。”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组体验了与汽车搭载的智能助手对话,并试用了AI办公本等产品。调研组了解到,思必驰自主研发了新一代人机交互平台、语言计算大模型和人工智能语音芯片,针对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办公等提供软硬件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服务,目前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近700项。

  来到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专用高速排版机器人、金属折弯机器人、工业压铸专用机器人等一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吸引了调研组的注意。

  工业机器人是推动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在产业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介绍,埃斯顿基于自主化运动控制及机器人核心技术,成功培育出工业自动化系列产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工业数字化系列产品三大核心业务。

  “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方面打头阵。”调研组建议,分级分类推进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在两地,调研组分别召开座谈会,围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地方政府、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交流。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仍然较高”“既懂业务又懂数智化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少”“应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生态、解决部分领域‘卡脖子’问题”……座谈会上,地方代表畅所欲言,调研组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出谋划策。

  调研组建议,通过“人工智能+制造”,充分释放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叠加效应,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自优化、个性化、柔性化、高效化发展;研究人类智能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坚持大模型研发应用通专结合、提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效能、聚焦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实现生产制造的“自组织化”;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构建“人工智能+制造”发展良好生态。

  下一步,调研组将充分总结此次调研成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努力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全国多地举行升国旗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村超”诞生地榕江县县长徐勃说,“村超”出圈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是三方面:发动全民参与,政府不大包大揽,形成“发展靠群众、发动靠活动、活动靠带动”的方法论,实现共创共建共享;创新提出“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数字变成新农资、把直播变成新农活”的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念,构建了榕江1.28万个新媒体数字农人的新媒体矩阵,让“村超”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正能量、现象级裂变传播;同时,榕江县实施聚才计划,有效整合有创意点子的人才,把榕江县“村超”变成社会各界的“村超”。

12月6日至8日,藏北高原西藏申扎“赶大集”

陈国基强调,培育青年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安稳的成长环境,更需要政、商、民三方的通力合作。我充满信心,大家将会继续与特区政府携手并肩,合力扶持青年成为爱国爱港、奋发向上的新一代。(完)

中国最高检:对暴力恐怖等犯罪坚持该捕即捕、依法追诉

苏刘拥有百万粉丝,接“商单”(指商业推广、广告植入)是他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方便与广告主合作,他组建团队,成立公司,“不与MCN合作的原因之一是不想被约束”。

西安科技盛会在即 硬科技激活创新动力

推动高校思政育人模式多元化、创新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对“大思政课”的内容呈现和模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将思政教育由校园延伸至社会,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用眼睛发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用心灵感受中国精神的伟大力量。二是要将思政教育由传统课堂拓展至新媒体场域,搭建数字化思政平台,拓展教育的时间与空间维度,提高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将思政教育素材与现代技术手段有机结合,以增强内容的动态性和趣味性,消除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距离感,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美国加州“山脉大火”迅速蔓延 数千栋建筑受到火灾威胁

解说】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人看好农村的发展前景,选择返乡创业,在乡村大地上书写自己的田园梦想。日前,记者在福建闽侯约访了几位扎根乡村的“新农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